作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上搜集相关文章,好的开头、结尾及好词好句。
3、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童年歌曲“我来听”
1、 欣赏歌曲:《童年》。
同学们,有谁听过《童年》这首歌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FLASH动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也肯定会发生一些充满情趣,又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上一节作文指导课。
2、出示习作要求,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二、童年趣事“大搜捕”
4、课前,我已经要求同学们在课外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找一找,收集一下别人的童年趣事,我也收集了不少,下面我先把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篇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文章《巧吃西瓜》)
5、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很清楚。你们知道它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6、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写作要求1)
7、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二是它很有趣。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有趣?(我故意把西瓜推到地上,让它打破,我就吃上了西瓜)
8、为什么这个地方会让你觉得有趣呢?(所选的生活事例典型,突出趣字;表达出真情实感;有趣的地方具体、生动,体现在对人物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
9、从上面的分析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下面几点。(出示课件:写作要求2、3、4)
10、当然这个“趣”字还包含着很多方面。(课件出示对“趣”的理解。)
(1)、意趣。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探索、发现、刨根究底;从趣事中体会道理、 得到启示与反思。
(2)、情趣。表现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反应童心、童真。
(3)、乐趣。贪玩、寻开心。
(4)、 傻趣。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
11、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三是它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出示课件:写作要求5)。(出示课件:巧吃西瓜的开头和结尾)。
12、齐读开头和结尾,大家知道这是哪一种方式的开头和结尾呢?(出示课件:首尾呼应式的开头和结尾)
13、老话说“题好一半文”, 好的题目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吸引人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出示课件:写作要求6)。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四就是它有一个好的题目。(出示课件:题目《巧吃西瓜》。)谁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
1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写作六点要求)
15、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老师收集的一篇文章,接着就轮到同学们啦,下面哪一们同学能勇敢地站出来,把你收集到的最有趣的故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可以像老师一样从几个方面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16、小组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童年趣事,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
17、堂上交流讨论。
三、童年趣事“集中营”
18、 分享了别人的趣味故事之后,你是不是也想起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了?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已的童年趣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认真地听,听完后还要帮一下同学,说说他的内容符不符合本次作文的几点要求,怎样写还会更好些。
19、小组交流。
20、请同学到讲台上讲自已的童年趣事,堂上讨论。
四、教师总结
童年是一支歌,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美好的梦。希望同学们能把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我们童真的心,优美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12、 说就说得很好了,但写得怎么样呢?下面,请大家根据伙伴的建议,把你自己选出来的趣味故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你或者同伴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写得细致一些。写好以后把文章认真修改一下。
13、小组内互改。
五、让笑声轻舞飞扬
14、前面说了,写童年趣事,让笑声飞扬是本次习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之后,一定要让故事中的乐趣变成快乐的种子撒播到我们生活中来。老师为大家出个好主意:大家和班上的老师商量一下,每天都安排几个人讲自己的童年趣事,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最好笑。写得好又讲得好的,就可以被评为班上的 “快乐天使”。
六、在笑声中成长
15、最后,我们可以把同学们写的童年趣事编印成小册子,每人一份。然后我建议大家对这些故事进行一下分类:哪些故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哪些故事仅仅是让人一笑了之?哪些故事是善意的?哪些故事不值得效仿的?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写作教案设计
写作教案设计
训练目标:
1、知识目标:写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把想说说的意思写具体、清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评改作文的能力。
3、情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写作的兴趣。
训练重点:如何把作文写具体、清楚。
训练难点: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评改别人的作文。
训练课时:三课时((1)导 (2)写 (3)评改)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山川,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充满快乐,同时也不乏烦恼。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会激起你的写作欲望。今天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的写,好不好?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要求:动笔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1、轻声读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习作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2、分组交流一下自己对要求的理解。
3、全班交流,明确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写作指导:
1、想: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可以是美丽的景色;可以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或物;可以是自己的快乐或烦恼,也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或希望。)
(1)学生闭眼静思。(2)在小组内说说。(3)指名说说。(师重点指导写人、景、物的写法。)
2、写:具体、清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按一定顺序写;恰当运用好词佳句(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运用修辞方法;不写错别字……)
3、改:内容: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方法:删、、补、调、换。
利用四个句子来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王奶奶是一位七十多岁年纪很大的教师。
2、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3、爸爸出差带回一包贝壳五颜六色的。
4、我的作文获了奖,老师鼓舞我说:“今后继续努力!”
四、自由写作:
同学们,请你拿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出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五、评改作文:
1、指导学生刚才上节课的修改方法修改作文:(自改)
2、评改:
(1) 让几个学生自告奋勇,读读自己的作文。
(2) 出示一个作文片段为范例教学生评改的方法。
指导方法:(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作文,做个忠实的读者,发现别人作文中词、句、段的精彩,用波纹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2)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提出你的建议,与作者商讨,共同修改此篇作文。
3、小组互评:分小组共同阅读一片文章,按教师指导的评改方法进行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4、评改后作品赏析:学生简单评议。
六、总结:
本次作文,同学们的内容真是百花齐放,老师看到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看来写作文并不难,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只有细心的人,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用我们的眼去留心观察;用我们的耳去认真倾听;用我们的脑,去不断思考,用我们的笔,去真实记录。相信同学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精彩!
课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学生凭空想象,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教师也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收效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一直存在。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对于今后作文教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次作文既然是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这里要求学生作到真实,使学生明确“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强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本节课感觉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真实”,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上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而不是作秀。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确实有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再是“假、大、空”。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于评改作文还只是初探,以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品的同时来提升自己表达的水平。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除了要教师指导到位之外,平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眼中有物,笔下成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小练笔”的训练,“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欲写诗,功夫在诗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修改能力以及文质兼美的范文引路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方面。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教案
一、 教学目的: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 教学重点:
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三、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 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1) 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 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 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确定内容
2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 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 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 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 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 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lg5466;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